冰球与中国
1935
华北第一届冰上运动表演会上,我国首批冰球队诞生。新中国建立后,冰球运动得到迅速发展。
1953
哈尔滨举行首届全国冰上运动会,有5支队参加冰球比赛。
1956
第3届冰上运动会,参赛冰球队增至13 支。
1957
全国冰球比赛开始分甲级队、乙级队、少年队分组比赛。
1979
中国国家队在同西德甲级队两场比赛中,取得了全胜的好成绩。
1981
中国冰球队参加北京举办的世界冰球C组锦标赛,中国队7战6胜1负获得亚军,晋级世界冰球锦标赛B组。
1986
中国男子冰球队在日本札幌举行的第一届亚洲冬运会上获得金牌。
1998
女子冰球队取得了日本长野冬奥会第4名和亚冬会第1名,创下了我国冰球运动历史上的最好成绩。随后,由于多方原因,我国的冰球运动的发展步入低潮阶段,未能在国际重大赛事上取得优异成绩。
2013
我国筹备申办2022年冬奥会。冰雪运动得到国家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纵观中国冰球运动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潮涨潮落,起降反复,破立而新的历史阶段。建国初期,我国冰球运动快速发展,在东北、华北等省份相继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等领域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相关实践,并积极投身于冰球国际赛事和交流活动中,有力促进了冰球运动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与开展。
在1953年至1956年间举办的冰上运动会中,中国冰球项目迅速开展
北京体育学院(现为北京体育大学)开展冰球训练
但因历史原因,冰球运动在随后的日子里沉沦消滞。直到上世纪80年代,冰球运动又如雨后春笋般在国内迅速生长。在现存的众多老球迷中,或者说让许多新球迷了解冰球这项运动的开始便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据保守估计,80年代到90年代初这段时期,中国冰上体育人口突破100万,冰球人口近占比10%,是又一次冰球运动的黄金发展期。
因经济转型、社会变革和体育发展转型等客观因素,我国冰球运动在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迅速衰落,冰球人口锐减,国家冰球队成绩直线下滑。 国家男子冰球队从1994年世界排名20一路下滑17位,女子冰球队在1998年长野冬奥会第四名成绩也成为昙花一现。上个世纪末,可谓是中国冰球事业的长冬寒夜。
进入新千年,以冰球北京式春天为新势力,申办冬奥成功为新契机,国家冰雪运动顶层设计为新起点,《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国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和《2018~2022年冬奥会备战工作计划》等文件出台为新导向,冰球运动在国内逐步回暖,渐渐走出一条中国冰球运动发展的新时代之路。
中国青年女子冰球队远赴捷克进行训练
国际冰球联合会主席雷内·法赛尔(RenéFasel)曾坦言,想要冰球运动长远发展,国际交流必不可少。近些年来,中国冰球协会乘注册青少年人数井喷式增长之势,陆续派出各年龄段青训队员远赴捷克等海外国家参与训练,为中国冰球运动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中国冰球协会自2017以来正不断打造中国特色的冰球国家俱乐部,并一改旧有传统国家队组织方式,以积极投身国际赛事这种以赛代练的形式提高我国冰球运动竞技水平,同时建立由职业俱乐部依靠其专家团队和国际资源为国家队提供训练保障的三方共建合作形式。协会还陆续派出7支国家集训队前往瑞士、芬兰和加拿大等国进行海外集训,结合数据化、智能化训练方式,有效提高训练手段和队员训练成果。目前,中国冰球的发展模式,正不断向国际化和现代科技型进行转变。
来源:中国知网 中奥体育
关注中国冰球协会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台
获取更多资讯